雙十一剛過去,大家已經收到了送來的快遞了嗎?
打開快遞那一刻,最怕的并不是快遞員把你的娃名字寫在封面;

而是怕貨不對辦,成為了傳說中的“買家秀”系列。

有人說,這就是網購的最大問題,容易被騙。
但容我講一句公道說話:這些騙人的彎道,其實早在網購之前就存在。這真不賴淘寶!
在實體店親手挑選東西就不會被坑?這顯然是圖樣圖森破了。

有一句話叫:眼見為實,但實際上,眼睛才是最會騙人的器官。
去年,香港美食家蔡瀾就在微博上吐槽過他在國內高鐵買的一包食品。。。
連品菜無數的他也被欺騙了。

當然,說到食品包裝封面騙人的最登封造極、最家喻戶曉的,肯定就是方便面。
任何一個曾經純真過的人,都會被泡面的包裝欺騙過。

事實上,幾乎所有品牌的泡面包裝,都與實物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差距。
好多年前就流傳著一個段子:“真正的環保企業,康師傅,一年賣出一億多份紅燒牛肉面,只需要殺死一頭牛。”
你哭著對我說,包裝上都是騙人的!

多年來,各大食品廠商,相比起投資在改善實質產品,更多的資源其實是投入到了研發各種各樣的“彎道”之上。
國外有一個節目,公開了麥當勞拍攝一個漢堡的廣告圖片時,那精細和用心程度,這要是有那么0.1%的認真用在真正食品上,那是人間多大的幸福。
從擺放開始,就是專業的,電腦三維分析。

漢堡餡料的位置是要專門平衡擺放的,不能放歪了。



給漢堡上油“化妝”,才能拍出更美的光澤。

芝士當然要微微融化啦,用火槍噴燒一下。

最牛逼的地方就是,蕃茄醬是用針筒打進去的!

拍完之后當然少不了修圖,把那些痘痘啊,魚尾紋去掉,磨皮美白,弄成一個網紅瓜子臉。



我說了,包裝設計是騙人的專業,你有意見嗎?

綜合來說,這些食品包裝的彎道,主要分成以下4種,主要的策略無非兩招:誤導、欺騙。
【彎道1:小題大作】
誤導,又名耍流氓,是一種很難被處罰的招數。它只是用一些方法引起了用戶往另一邊去聯想,當你罵它時,它會說:是你自己想的,不關我的事。
最最常見的誤導大招,就是明明產品的量很少,卻用上了極豪華和巨大的包裝,仿佛你吃的就是那包裝袋,而不是里面的食物一樣。

很多廠商會解釋,用這么大一個包裝去放食物,是有理由的,可以有效防止食物被壓碎。
這就是你們:買空氣送薯片,買盒子送餅干,買塑料袋送巧克力。。。的理由?








有時我在想,霧霾大的時候我們一大拿一包薯片就能吸新鮮空氣吸一天了?當然你們這些薯片品牌,封裝時最好選在海南島,云南香格里拉這種氧吧,把當地的空氣通過薯片引進到我們這些霾區。

以后薯片廣告就可以這么打了:“XX牌燒烤味薯片,內有海南島的新鮮空氣。”
坐飛機要啥氧氣罩,一人發一包薯片就夠了,餓了還能吃。

這個盒裝巧克力,用這么一個盒子,倒出來居然用盒子的蓋就能裝完了,而且還有空間?
麻煩下次你直接給我一個蓋子就好了!


這包餅干條這么一個盒子,居然里面只有十根不到。。。你們真是減肥人士永遠的好朋友。


這個比例,最嚴重甚至可以達到“二八”比例的水平,八成是空氣,兩成是食物。

廠商會一味地認為,大的包裝看上去比較大氣和高端,而稍微環保一點,就會沒人買。可是當顧客打開豪華包裝后,看到幾片餅干和那空虛的空間,是何種的感覺?


【彎道2:偷摸遮掩】
第二種誤導的招數,比起只是用一個大盒子來騙你要更深入一些。
這類食品包裝利用視覺差、空間架空等原理,使客戶對內里的食物的數量和質量產生了錯誤方向的聯想,其設計之巧妙,甚至會讓人拍案叫絕。
上面提到美食家蔡瀾先生的遭遇就是這類誤導彎道的典型,下面還有一些異曲同工的:





古人早就給我們發明了成語來形容這彎道:“瞎子摸象”、“管中窺豹”。


當你看到這些食品包裝時,它像一個少女“猶抱琵琶半遮面”,但當你打開它時,卻變成了“一枝紅杏出墻外”的感嘆。




說到這里,你絕對會佩服,這已經不是包裝了,因為很多食品根本沒什么包裝,通過擺放的技巧,就能瞞天過海,這就是藝術。



三明治絕對是這種“擺放藝術”的重災區。我想說這弄三明治的,上輩子是搞插花的吧?






這家在臺灣的網紅奶茶店的杯子,一度引起了巨大的爭議,店方說我弄這么大一個浮空的杯子,就是讓大家喝熱飲時不會燙到手。
顧客也表示:這么大一個杯子,拍照朋友圈挺好看的。
于是,大家各取所需,相安無事。


這些巧妙的空間設計應該是室內裝修設計的知識點,現在用在了食品包裝上,這也算是跨界應用的典型了。
笨人是打腫臉充胖子,而聰明人是用內增高的。





有時我在想,這些巧妙的設計應該花不少錢雇人想的,何不把錢投入到產品自身的改良中去?
【彎道3:以小充大,以次充好】
剩下的兩個招數,都屬于涉嫌欺詐和虛假宣傳的范疇了(有心人可以去動用法律武器),這類產品在封面廣告效果中,會對里面的產品有嚴重的夸大,范圍從數量到質量都有。
一開始我們提到的方便面包裝,還有網購時的賣家秀買家秀,都屬于此類別。

廣告是一個樣,實物卻是另一個樣,其實食品還有味道這一個指標,但有的廠商,我只能說,光看表面他們就被判死刑了,還需要我動口去吃?
這真的是牛排嗎?別告訴我這肉碎煮熟了之后能吃出牛排味。。。

很多廣告圖的角落都有一句免責聲明,說這只是廣告效果,一切以實物為準。
所以這就是你們可以把實物弄成屎一樣給人的理由?




冰棍和冷飲似乎是這個彎道的重災區,但這次廠商可能也有甩鍋的理由,說你這是融化了耶,你沒打開包裝時,它在里面還是正常的,一打開包裝就融化了。
換言之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在冰柜里吃這些冷飲了?
















廣告圖與實物的差異,就好像我老婆和隔壁老王生了我兒子一樣,兒子和我一點都不像!

















這個系列,叫做“給你一點吃的算給面子你做人不要太得寸進尺要知足常樂”系列食品。















除了圖片騙人,廣告文字也是足夠的輾壓智商。
這TM真的是“兩倍裝的史力架”嗎?明明是兩根短的。。。好吧至少人家也是比一根長的要長一點。

這種就更赤裸裸的,100%和27%,想四舍五入至少也要45%好不好。(45%四舍五入就是50%,50%四舍五入就是100%)

右邊是“新款大包裝”,現在連空氣都要貪工減料了?

“草莓和藍莓”,這藍莓是被狗吃了嗎?

多30%和多40%,別告訴我是密度增加了。

一直糾結去麥當勞點中薯條還是大薯條,現在有答案了吧?

【彎道4:無中生有】
無中生有就是欺詐最高級的情況了,不止是對產品的功能進行夸大,甚至對根本不存在的東西說存在。

包裝是神父,打開了是貓。。。

這個用可口可樂灌進百事的人過分了,我可是能分得出兩種飲料的人!


雖然不是食物,但這個餐具也是醉人了,要是真的有人手快沒看清楚,買錯了一點都不出奇。

香蕉!這真的是吃的那種香蕉嗎?(胖編看了看身下那根。。。)

草莓媽媽:我跟隔壁的葡萄樹是清白的!

我對土豆說:你算哪根蔥?!
土豆:洋蔥!

分析完林林總總的案例,有人肯定會想問,為什么這樣坑人的食物包裝和廣告,還廣泛會流行著?
可能。。。不得不承認的是。。。因為。。。我們。。。太!TMD!笨!了!
廣告虐我如垃圾,我待它們如初戀——美國一項調查發現,仍然有近一半人認為,廣告是可信的,而只有不到一成人覺得廣告完全不可信。

食品廠商:是你們太笨被騙的,怪我咯?

怪聊解讀:
也許,對某些公司的人來說,食品只要吃不死人已經萬幸,我還要求它誠實?
(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)
想與胖編“深入淺出”地交流,快關注公眾號(pangbian163)。錯過這個男人,你就錯過了全世界!

(責任編輯:蘇偉麟_NX3987)
當前:
每日輕松一刻
網易:三三有梗每日一雷今日之聲囧哥說事
上一篇:輕松一刻11月15日:別等了,你快遞遲到的原因沒這么簡單!
下一篇:沒有了
版權聲明--以上內容與本站無關,自行辨別真假,損失自負
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本站立場與本站無關。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郵件 enofun@foxmail.com ,如未聯系本網所有損失自負!
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網發表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