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朗讀:郝好
原著:趙介平

《用跪立的姿勢站直》
趙介平
記得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,武漢大學41歲的余功茂,在一年多前已被確診為雙腎功能衰竭,靠每周3次透析維持生命,學院多次開會討論,讓他回家養病,薪酬照發,2016年春節前,還下了“下學期不排你上課”的“死命令”,可這學期,余老師還是央求成功,代上了兩個班級,一次上四節課。 禁不住感嘆唏噓!更讓人動容的是,余老師實在站不住,就跪在椅子上講課。問他“為什么不能坐在椅子上?跪著多難受。”他的回答是:“教師要有教師的儀態,就應該盡量挺直腰板。如果坐著,一是不像教師的樣子,二是感覺不夠尊重學生。”

忽的想起了曹文軒先生的話:“執教者的站姿最有滋味”,“手執教鞭,直立于講臺前,是一種姿態。這種姿態是嚴肅的,也是令人崇敬的,是典范的姿態,是學生潛意識里模仿的對象”。余老師用自己的生命,為教師站立的儀態做了令人感動的注解:用跪立的姿勢站直,挺直腰板,尊重學生!
還記得2014年有一件事情在網上炒得沸沸揚揚:九旬院士人民大會堂站著做報告,臺下學生睡倒一片。當時普遍關注的焦點是“學生睡倒一片”,是學生怎么了。時過境遷,我揣摩“九旬院士站著做報告”,揣摩教授為什么站著,我在教授的報告中找到了答案。報告人是92歲高齡的公司科技最高獎獲得主吳良鏞院士,報告的題目是《志存高遠身體力行》,吳良鏞院士“站著”做報告,不就是對教師應有儀態的“身體力行”嗎?!他在報告中講到了“榜樣”,他不就是教師的榜樣嗎?!他最后說“我雖已年逾九十,但仍堅守在教師的崗位上,仍要求自己以一種積極的精神面貌面向未來,隨著年齡日增,必然有些事情由于體力不及等原因已經做不了……”其實對于一位92歲的老人來說,站立35分鐘做報告,這已有些“體力不及”了,但教授堅守教師崗位,教授要向學生們展示出自己最積極的精神面貌!

余老師正是有著積極的精神面貌。他說:“我是教師,講臺就是我的陣地,倒也要倒在講臺上。余老師的這句話和另一位師之楷模童慶炳的話不謀而合!童老師曾在《教師的生命投入》一文中,寫下這樣的話“我一直在訴說我的一個愿望:我不是死在病榻上,而是我正在講課,講得興高采烈,講得神采飛揚,講得出神入化,而這時候我不行了,我像卡西爾、華羅庚一樣倒在講臺旁或學生溫暖的懷抱里。我不知自己有沒有這種福分”。

深入余老師,我們看到了“價值”二字。余老師說:“我很享受教師這個職業,只有站在講臺上,我才能感覺自己存在的價值”,無獨有偶,童慶炳老師在《我的“節日”》中坦言:“最重要的是上課的感覺,這是一種快感,一種美感,一種價值感,一種幸福感,一種節日感,一種自我實現感……”

站立,作為教師的儀態,需要保持,有時甚至需要堅持,如余老師,堅持用跪立的姿勢站直,說到底,是人生觀,是價值觀。我們痛惜童慶炳老師的遠離,我們仰視吳良鏞院士的站姿,我們祈愿余功茂老師早日以站立的姿勢站直。抬望眼,無數的人民教師,站成了一道無限美麗的風景!


嘉賓評語

因為熱愛教育,無論是堅守崗位的站立,還是平等對話時的下蹲,都是最優美的姿態。因為志存高遠,無論是落滿粉筆灰的衣領,還是日益失去光澤的容顏,都是人世間最動人的畫面。許許多多教師,在教育教學一線,踐行著“行為人師身為世范”的諾言。他們一輩子的默默奉獻,是對教育事業最長情的告白。
——吳依薇
關注校園美文,關注CETV4
關注北京歌華有線65頻道
航天有線82頻道,IPTV173
弘揚傳統文化,智慧陪伴成長
期待您的關注!!!
版權聲明--以上內容與本站無關,自行辨別真假,損失自負
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本站立場與本站無關。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郵件 enofun@foxmail.com ,如未聯系本網所有損失自負!
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網發表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