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縱貫湖南省的湘江上,有一群來自湖北云夢的農民,泛舟撒網,捕魚為生,無論春夏秋冬,酷暑嚴寒,吃住都在船上。長沙人親切地稱他們為“云夢漁船”。圖為夜幕下停靠在喧囂城市邊緣的漁船。(大楚網 圖/張鵬 文/王子毅 通訊員 晏美華)

2014年3月15日,云夢縣胡金店鎮楊林灣熱鬧異常,4條新船和10位漁民將隨車前往湖南湘江。

75歲的老漁民陳志忠看著忙碌的大伙,回首往事,老淚盈眶。1980年,時年40歲的陳志忠,邀約本家兄弟陳志學及另5戶祖輩打過魚的村民一起外出打漁。時至今日,駐守湖南湘江流域的云夢漁船已增至32條60多人。

3月16日凌晨4點多鐘,人、船抵達長沙湘江支流撈刀河上游水渡河橡膠壩。漁民的妻子在疲憊的整理漁網,孩子在路上哭鬧了一夜,她是今年唯一帶孩子來的漁民。

過去,漁民學齡前的孩子都是在漁船上長大,每條漁船都會特別配一根拴孩子的粗繩,白天系著,睡上睡覺要和大人捆綁在一起。盡管如此,還是發生過孩子掉到水里淹死的慘劇,漁民便將孩子留在家鄉交給老人或親友照看。

47歲的陳光學和妻子王革珍駕的是剛從家鄉運來的新船,還不熟悉船性,他們就在附近撒網打起了漁。

3月18日上午,湖南長沙橘子洲頭,32米高的毛澤東朔像偉岸矗立。微波蕩漾的湘江上,漁民陳新平像往常一樣,站立船頭,駕輕就熟地撒網捕魚。他和哥哥陳伏平、弟弟陳國平兄弟仨已在湘江捕魚20年。

正午,船頭炊煙漸起,妻子們象變戲法似拿出油、菜、桶裝純凈水及各樣炊具,各自在船頭支起煤氣鍋臺做起飯菜。

簡單的午飯后,發動機響起,魚船又分頭散去。

下午4時左右,漁船重返聚集地。妻子們忙忙碌碌,在船上補網、洗衣、做飯。

下午4時左右,漁船重返聚集地。漁民們就挑著魚去附近集市上賣。
長沙市民慕名前來,搶購新鮮的湘江野生魚。
3月19日,漁民易正文在集市上賣魚,突然下起雨。住在市場附近的熱心市民竟給他送來一把雨傘。他殺魚時,買魚的人又好心地幫他撐傘遮雨。

漁民們說,6月30日禁漁期一過,運氣好的話,一條船一天可打上百斤魚,一年下來收益高的10多萬,少的也有6、7萬。他們中有3家在長沙買房,5家在云夢縣城買房,20家在老家鎮上買了房。

漁民中最年輕的80后小夫妻易小國、代婷婷湘江捕魚已有6年多,2個女兒留在家鄉,他們每晚睡前都要拿出孩子的像片看一會。

女兒要買學習機,漁民陳真平給老家的母親打電話,叮囑老人先墊錢買。等女兒接電話時,他的嗓門提高幾度:“不好好學習看我回來揍你!”

云夢漁民們靠樸實善良的品質,與當地人相互關照、和睦相處。“在湘江,我們每年都要救起幾個人”漁民陳伏軍說。2012年長沙漁政站站長賀小成一行4人,親自來到云夢縣,給在長沙打魚的每位漁民發紅包,感謝他們為長沙漁業所做的貢獻。

夜幕降臨,云夢漁民們即將帶著對家人的思念和美好生活的期待進入夢鄉。
文章來源騰訊新聞,建議下載騰訊手機新聞客戶端瀏覽
當前:
我國人的一天
推薦:每日輕松一刻神吐槽FUN來了新聞哥
上一篇:我國人的一天:小縣城老警察
下一篇:我國人的一天:撈蟲人
版權聲明--以上內容與本站無關,自行辨別真假,損失自負
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本站立場與本站無關。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郵件 enofun@foxmail.com ,如未聯系本網所有損失自負!
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網發表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。
評論